6686体育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2014年3月14日,习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我国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开创性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治水思路,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做好治水工作、做好什么样的治水工作、怎么做好治水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十年治水兴水,镌刻非凡印记。十年来,全区水利系统攻难点、破梗阻,以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和担当进取、勇往直前的奋进力量,在广袤的八桂大地上绘写新时代治水兴水的宏阔画卷。
十年江河巨变,彰显思想伟力。十年间,我区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许多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治水大事和要事……如今,我区水资源保障坚强有力,应对旱涝更显从容,河湖焕了新颜,山川添了秀色,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幅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色调的幸福图景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
广西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台风、洪涝等灾害多发重发。长期以来,水患严重影响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兴水利、定江河、抗洪旱。十年来,全区水利部门扛牢天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入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加快补齐软硬件方面短板不足,打好“工程牌”,运用“组合拳”,织牢织密防护网,坚决守护江河安澜,护佑百姓安宁。
十年间,我区持续推进建设适合广西区情水情的防洪工程体系,西江中下游形成了天生桥一级、龙滩、大藤峡等水库和堤防组成的防洪体系,郁江中下游已形成了由堤防和百色、老口水库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柳江形成了柳江干流沿江堤防、支流贝江落久水库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等等。
十年间,广西以堤库结合为主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工程标准明显提高。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重点城市主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百色水库、老口水库联合调度后,将南宁市区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
这十年,广西成功抵御了125次洪涝灾害,有效应对了17次干旱灾害,累计减少受灾人口824万人,减淹耕地75.8万公顷,拦蓄洪量238亿立方米,防洪减灾效益192亿元,抗旱效益累计49亿元,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突破,见证了广西防汛的“硬实力”,“软实力”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近年来,我区建立了以广西山洪灾害预报预警、防汛抗旱态势分析、水库群联合调度为主的系统平台,实现对卫星云图、气象雷达、实时降雨、预报降雨、江河水情和旱情的实时监控。
随着自治区、市、县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成,在山洪危险区和山洪影响区水库设置约1万个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形成了山洪灾害风险预警、预报预警、气象预警、监测预警、态势预警“五预警”体系,进一步打通山洪灾害防御“最后一公里”。2020—2023年期间我区已连续4年历史性实现全区山洪灾害人员零死亡。
作为防汛“千里眼”的水文事业,同样发展迅速6686体育。广西在全国率先实现区、市、县6686体育、乡、村五级水情预警信息服务全覆盖;中小河流预警预见期平均提前5小时,大江大河预警预见期平均提前11小时,确保精准服务到“最后一公里”。
同时,广西不断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旱灾害防御各项责任制,完善各级各类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和调度方案,贯通雨水情、汛旱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落实预警、预报、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确保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力、有序、高效运行。
人勤春早,万象更新。在冬春兴修水利的黄金期,八桂大地上,高筑的水坝、挺立的塔吊、轰鸣的机器、忙碌的建设者,绘就广西重点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的画卷。
2023年,总投资约280亿元的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西投资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对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实施,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驮英水库及灌区、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龙云灌区、下六甲灌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两横八纵、六河连通”的广西水网主骨架加速构建。
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一张张“施工图”正化作“实景图”。广西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
落久水利枢纽、大藤峡水利枢纽、乐滩水库引水灌区、百色水库灌区、广西西江干流治理工程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并陆续发挥效益。
八桂大地春潮澎湃,治水兴水步伐永不停歇,为广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水动力”。
十年来,广西坚持“两手发力”和创新引领,实现广西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水利投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政府专项债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快补齐全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2022年,广西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81亿元,有效撬动社会资本94亿元。2023年,全区水利领域获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批水利贷款项目36个,审批金额383.42亿元,同比增长85.5%,累计发放贷款121.34亿元。
十年来,广西水利建设项目落实中央资金约532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超26万人,其中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超19万人。特别是2023年落实全口径水利建设投资369.9亿元,完成投资306.5亿元,水利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
广西作为入选全国第一批7个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试点,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省区。2024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水网建设总体方案(2023—203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年—2027年)》。两方案印发实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有力支撑,是推进广西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水润八桂、造福各族人民的实际行动。
在大江大河、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广西全盘布局,科学规划,做足“水”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6月,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是广西首个开工建设的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灌溉供水效益,为项目区粮食生产安全和村镇供水安全,打造优质特色粮食、高产高糖甘蔗等“两高一优”农产品基地创造积极条件,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
同年8月,总投资52.78亿元的广西玉林市龙云灌区工程开工建设。工程的实施,将为强化项目区粮食生产安全和城乡生活及工业用水保障、改善南流江水生态环境、发展热带特色农业和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创造积极条件。
舒水脉,浇良田。我区在水网中强调要完善农业灌区网,围绕我区六大农业主产区,重点打造桂中盆地、南流江三角洲、浔郁平原,右江河谷、桂北、桂西南六个区域灌溉网,解决我区粮食和糖料蔗等主导产业的有效灌溉问题,为抓好粮油糖等农作物大面积提升单产奠定基础,保障我区粮食安全,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十年来,我区下达投资35.75亿元,相继实施了11个大型灌区和7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2023年底,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5,比2011年的0.424提高了23.8%。投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助资金4.68亿元,累计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001.35万亩,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国家农业水价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当前,我区抓住机遇,在六大农业生产主产区,多个农产品优势区内,建设驮英水库及灌区、百色灌区、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龙云灌区、下六甲灌区。在水网先导区实施期内建设龙江河谷灌区、黑水河现代灌区、屏山水库及灌区、伶俐水库及灌区等大型灌区;推进左江沿边灌区、右江沿边灌区、浔江南岸灌区、红水河灌区等一批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6686体育,夯实我区粮食及糖料蔗等主要农产品安全基础。
2023年底,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5,比2011年的0.424提高了23.8%。投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助资金4.68亿元,累计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001.35万亩,2017、2018年连续两年在国家农业水价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水利兴,则仓廪实、农业稳、民安居。今日广西,条条渠道护绿田,座座水库映蓝天,汩汩清泉进万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源源动力。
隆安县南圩镇的爱华村,群山环抱之间有一个爱华水厂。别看这个水厂不大,却为解决周边4000多名群众的健康饮水问题发挥了大作用6686体育。
拧开自来水龙头,舒舒服服洗把脸,洗衣做饭、拌饲料喂猪……都结乡陇选村村民李日良感慨良多:“现在一拧水龙头,就能用上清澈干净的自来水,这对其他地方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我们来说却是几代人的梦想。”
陇选村所在的大石山区曾是全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最低的集中地区,缺水,就像一把“贫困锁”,锁住了大石山区群众脱贫振兴之梦。
广西下大力气誓要啃“硬骨头”,大石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大会战在此打响,全面解决大石山区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完成总投资22.12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599处,对1.5万座无盖水柜增加盖板、配套净化消毒设备2.3万套,共解决了116.9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千家万户喝水无忧的心愿一朝梦圆。
随着自来水的普及,农家纷纷用上洗衣机、热水器,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短短几年间,昔日大石山区里的贫困山乡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巨变。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本。自2005年开始,广西连续19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自治区为民办实事项目,超强组织、高位推动,人民群众因水而获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水利资金投入力度,投入到54个脱贫县的中央和自治区水利资金占比高达62%,有效支撑了脱贫攻坚工作。
201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饮水安全战役,把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自治区、市、县各级指挥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通过分级指挥、挂图作战的办法,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014—2023年,十年间,全区共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总投资179.23亿元,供水受益人口2514.98万人,按现行标准全面解决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十年间,通过新建工程和改造、扩网、管网延伸、水源保护和净水设施配套改造等多种措施,我区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2023年底,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按供水人口100人以上为集中供水工程统计),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35.2%,供水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饮用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投入力度不变,帮扶力量不减。“十四五”时期,我区着力构建“一县一网”“一镇一网”或“多镇一网”“多村一网”的农村供水格局,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十年间,从“解民之渴”到“促民康健”,水利部门为民办实事不断接力加码,目标不断提升,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让幸福滋润百姓心田。
春回,在柳州柳江畔看一场盛大的花开;夏至,去南宁那考河岸,追一次绚烂如梦的晚霞;秋来,漫步河池鉴水河边,邂逅别样的“枫景”;冬临,乘坐竹筏在桂林漓江上,感受烟雨和山水交融的水墨画卷……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八桂山水之间处处充盈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谐之美,这既得于自然天成,更依靠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发力,是绿色发展的广西实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来,拥有领跑全国水质的广西,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治水和兴水有机结合,从保护到发展,江河湖泊面貌实现历史性改善,良好的生态源源不断释放出巨大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从河湖长制到河湖长治,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这十年,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我区创新建立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以及行政区域与流域水系相结合五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共落实2710名总河长、2.6万名河湖长,全区18014条河流、19个湖泊、4274座水库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建立起“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
多年来,各级河湖长坚决扛起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的历史责任,上岗履职、全力治水。
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校长”等工作机制,并与相邻4省建立跨省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跨市、县河流建立河长联席会议机制6686体育,打通上下游,共守一方碧水,当好“河管家”。
河湖长制全面建立以来的8年间,我区全面完成河湖划界,全区排查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共1.4万个,建成349条(段、个)美丽幸福河湖,南宁秀美邕江、柳州百里柳江、桂林两江四湖、河池下枧河等成为壮美广西人水和谐的靓丽名片。
除了把河湖管好用好,广西还坚持节水优先,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全区用水总量稳定可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4年大幅度减少。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不断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快速有力开展水资源调度工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厚积“绿色家底”,以水生态美不断为百姓提供“绿色福利”:
广西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领跑全国,2020年和2022年两次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桂林漓江流域生态保护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第八督查组通报表扬。
2023年,广西共有9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前30名榜单,入围城市数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柳州市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
中流击水正当时,长风破浪向未来。广西水利事业正阔步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八桂儿女必将赓续鼎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祖国南疆不断谱写盛世治水的新华章。(广西日报 周 映 骆远柱 图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电 话:400-193-2158
传 真:400-193-2158
手 机:1350051966
邮 箱:yx-fs@163.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