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6体育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为幕,在东屏吕梁山,西临黄河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青山抱城郭,绿水绕人家,一幅和美画卷跃然眼前。
来到临县的乡村走一走,干净整洁的村道旁,花木繁茂葱茏、山涧溪流潺潺,农家小院风景别致,特色产业千帆竞发……细数这几年的变化,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6686体育。
“千万工程”绘出万千诗画村庄,“千万工程”造就万千幸福城乡。近年来,该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2024 年全县建设3个精品示范村、39个提档升级村、1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0个美丽乡村。
晚上8点,工人们依然穿梭在一排排菌架间,忙着采摘、分选、装筐。南庄村村民田峰也像往常一样忙碌着,他拿起一个个菌棒,仔细观察香菇的长势如何,是否发霉。
自从进入香菇采摘季,田峰基本吃住在地头的大棚里,“这几年,我们村香菇种植农户逐年增加,而且年年收益可观,种香菇真是种对了!”
田峰的父亲田绳虎是南庄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6年,南庄村成为临县发展香菇产业的试点村,全村十几个种植户去河南、河北学习香菇种植经验,田绳虎就是其中一员。
一开始,田绳虎也摸不着头脑。“县农业农村局请了技术专家到基地手把手指导。”后来,自家种的香菇迎来了丰收,收入翻了五六翻。在田绳虎的带动下,从2019年开始,不仅两个儿子加入了种植香菇的队伍,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也纷纷积极参与进来。
做棒、上架、注水、摘菇、剪菇……从年头到年尾,现在的南庄村一年四季各个园区车水马龙,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香菇种植的各种程序。“年轻的外出人员也返乡投入到香菇种植行业,剩余劳动力就近消化,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加入了捡菇队伍,基本没有闲散人员。”南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秋平介绍。
每到盛夏外省人员在该村打工的有一百多人,本地的更是不计其数。在菇农获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南庄村和周边村民的可观收入。
“自从有了香菇场,男女老少都上阵,产业稳定村风正,捎的种地把钱挣。”李秋平说,村民编的顺口溜真实反映了南庄村如今的新气象。
目前,南庄村现有香菇种植基地25个,养菌棚160棚,出菇棚1041棚,菌棒总数972万棒,带动脱贫人口近500人。
经过8年发展,临县食用菌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23年临县种植面积发展至4800多亩,产值达3亿元。从事食用菌产业的有13个乡镇、46个村,整条产业链带动8000余户19000多人增收,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每天到了傍晚,临县湫水柏林苑社区的广场上就渐渐热闹起来。在外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走出家门,或成群地坐在一起唠着家常,或扭动着腰肢,跳起广场舞。
湫水柏林苑社区是临县新建成规模最大的移民新区,在这个由10个乡镇86个自然村移民搬迁的社区里,4731个村民如何“融”到一起,一直是湫水柏林苑社区党委书记王雁在思考的问题。
为确保搬迁群众“水土相服”,湫水柏林苑社区通过聚人心、鼓人心、暖人心、安人心、稳人心“五心”工作法,有效带动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社区刚刚组建时,移民来的村民由于生活习惯不同,还不适应社区生活,小区内纸屑、塑料袋乱飞,公共场所杂物乱堆乱放。有些村民由于恋乡情结重,故土难离,住到社区后经常牢骚满腹。
针对移民户来自不同乡镇、生活习惯不同、矛盾纠纷突出等情况,湫水柏林苑社区党支部全面实行“敞开式一站式服务”,推行“窗口式”办公,打好“责任感情组合牌”,全力推动群众合理诉求“最多访一次”,落实党员主动上门服务摸排风险机制。
王雁经常带头上门排查问题,积极与物业公司、施工队协调,妥善解决漏水、供暖不畅、门锁不灵等大小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同时,用贴心服务温暖了每一户居民的心。
此外,通过多方挖掘资源优势,到2023年底,湫水柏林苑社区已形成食用菇种植加工、粽子和红枣加工、工艺品柳编6686体育、光伏发电五大特色产业,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比以前好太多了,搬到社区以后,打工方便了;从幼儿园到初中,孩子们上学方便了;社区内就有医疗卫生院,就医也方便了,特别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带给我们农民实惠,让我们过上好日子。”郭奇亮一家2019年10月就从丛罗峪马家山村搬迁到该社区,这五年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历历在目6686体育。
如今的湫水柏林苑社区干净整洁、邻里和睦,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的美丽画卷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不久前,用艺术点亮乡村——吕梁沿黄乡村写生作品展在临县三交镇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开展。在20多天时间里,60多位中青年画家沿着古老的黄河岸边,深入一座座古村落,创作出200多幅写生成果。
群山环绕的孙家沟村,位于临县三交镇东部。这里既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有多座保存完好的建于明末清初的窑洞大院,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古建筑错落有致,沧桑古雅,深受书画家和摄影爱好者的青睐6686体育。山溪旁的崖壁上,“用艺术点亮乡村”格外醒目,彰显出其与众不同的气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画院专业画家谢永增开始来吕梁写生,与孙家沟这个特别的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间,谢永增以吕梁乡村为素材,几乎走遍了吕梁山的所有古村落6686体育,创作出了以孙家沟为题材的一系列淡雅隽永、有着浓浓乡愁的山水写意作品。就这样,山西吕梁,成为他艺术的大后方,和艺术的故乡。
2019年,在临县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动员下,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在孙家沟古民居正式落地,是首个乡村窑洞式艺术馆,使得孙家沟的古窑洞建筑群得到了修缮和利用。
谢永增曾说:“艺术馆的建立,相当于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打开了一条艺术通道,把城市的文化资源下沉到了乡村。通过这几年的运行,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五年间,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举办各种画展三十余次,与十几家美术院校合作。村民们也经常来这里看画,与艺术不再遥远。“从百姓们对我们画家的那份亲切感,就能感觉到他们与文化的距离很近。”
艺术馆的打造,赋予孙家沟村村民的是内在的充实;文化旅游的不断推进,则给当地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在此过程中,村民们建起了农家乐,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枣、玉米等农产品进行售卖。
“村里的艺术馆大大扩大了孙家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带动村里农家乐服务业年收入多达40余万元。”孙家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建龙介绍说。如今,孙家沟新建了旅游接待中心以及6个农家客栈和一个农家乐餐厅。
“接下来打算把艺术和红色文旅结合起来,给孙家沟的乡亲们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王建龙表示,孙家沟与艺术的对话仍将继续。
逐梦笃行,驰而不息。从美丽经济迈向美好生活,“千万工程”在这片土地上花开四野,和美画卷次第展开。
“今年前9个月我家收入一共3.1万多元,仅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马铃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万多元。”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东梁乡东梁村,村民王建明掰着手指算起丰收账。…
戴上眼镜,躺在沙发上,眼前出现虚拟场景:自己仿佛在飞跃高山峡谷,雄鹰不时从身旁掠过,风声呼呼作响。忽然,一个360度的大转体,让人发出惊呼,倍觉兴奋。…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电 话:400-193-2158
传 真:400-193-2158
手 机:1350051966
邮 箱:yx-fs@163.com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6686体育·(中国)官方网站